現今社會在物質發達,人們對於身心靈更加注重,隨著透過網路獲取資訊愈加容易,近年來在市面各式書藉、或在YouTube上都閱讀過有關「吸引力法則」的影片,方法不外乎是在筆記上寫下願望,或是想像願望達成的樣子。因為方法很容易讓大家跟著照做。不乏有人試過幾次可能無法達成,並轉而尋求其他的方法,並認為吸引力法則可能眾多心靈雞湯之一
事實上要運用吸引力法則,涉及到我們最深的自我信念,意即完全相信自已,也完全相信願望會實現,就像是相信太陽會從東邊昇起,我們無需擔心,也不必時刻確認。
然而事實上我們大腦已經被很習慣我們現在所做的每件事,進而產生一連串的習慣與信念,多數人的生活就是一連串不斷重覆的行為和習慣所堆疊,大腦與身體都可以用最低的運作程度去執行每天的生活。就好像每天上班開車的路線,紅路燈會停多久,我們大概都了然於胸。
這樣限制性的行為模式非常大模度的深化了我們的自我信念,就算每天運用吸引力法測的技巧,也不能讓我們很難真的完全相信願望會成真。大家可能也會發現,實際上你隨便許下的願望,實現的機會會比你非常重視的願望還來的高,這也是起因我們對於沒那麼多重視的願望的限制性信念較少的。
我們從出來以來一群接收著許多不請自來的社會和群眾的觀念,大至國家、政府,小至家庭,還有家人、服友、伴侶,以及社群媒體、廣告的高強度曝光,逐漸形塑出我們對於自己的看法。我們想要更加了解自己,完成自己的夢想,需要用更高的角度去超越自己的限制性信念。